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旅游 > 旅游資訊
央媒看四川丨從資源大省到產業強省,四川文旅融合加速
发稿时间:2025-06-17 09:49   来源: 新華每日電訊
  摘要:文旅產業規模和質量穩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對GDP的貢獻率達11.97%。2022年至2024年,四川省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國內游客接待量從6.36億人次躍升至11.19億,國內游客總花費更實現從7059.94億元到1.76萬億元的跨越式增長。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旅有機融合,是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是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文旅產業規模和質量穩居西部第一、全國前列,對GDP的貢獻率達11.97%。2022年至2024年,四川省文旅融合跑出加速度,國內游客接待量從6.36億人次躍升至11.19億,國內游客總花費更實現從7059.94億元到1.76萬億元的跨越式增長。

  火熱的文旅數據背后,四川充分綻放著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多彩人文之韻,涌動著文旅融合深入推進的澎湃動力。

  多彩文化涵養文化自信

  5月25日清晨,四川省石棉縣安順場薄霧氤氳,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勝利“5·25”公里歡樂親子跑活動在一聲槍響之后開啟。320組家庭以奔跑丈量歷史厚度,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這場紅色文化沉浸之旅,將5.25公里賽道串聯起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火把夜話廣場上的軍民群雕等紅色旅游場域,實現“跑過一段路,讀懂一部史,傳承一種魂”的育人目標。

  “這樣的教育比課本更鮮活。”來自漢源縣的陳露潤家庭在斬獲少年組冠軍后感慨。

  

  游客在四川石棉安順場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參觀。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石棉縣安順場,是歷史上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的勝利地。大渡河水奔騰不息,如今的石棉正煥發出紅色旅游的新活力。紅軍渡口旁,新建的生態步道如絲帶般蜿蜒;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里,游客們正通過VR技術“穿越”回1935年的戰場,身臨其境感受崢嶸歲月。

  作為天府之國,四川是文旅資源富集的大省。文旅資源“雙普查”結果顯示,四川省擁有非遺、文物等六大類文化資源305.7萬余處,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等八大類旅游資源24.5萬余處,已建成5A級景區18家、國家級旅游度假區5個。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李陽春介紹,近年來四川立足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創新精神,編制實施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以及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設等專項規劃,著力建機制、搭平臺、塑品牌,將傳統文化精髓與紅色基因轉化為激發愛國情懷、增強文化自信的鮮活載體,一批現象級文旅融合IP在巴蜀大地誕生。

  

  影迷們在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前打卡。(二〇二五年二月八日攝)。新華每日電訊記者 江宏景 攝

  動畫電影《哪吒》以創新手法重構中國神話,實現中國電影史歷史性突破,引發觀眾強烈情感共鳴,現象級票房更帶來一連串文化沖擊波,其制作公司可可豆動畫所在地成為影迷新晉打卡點;歌曲《玉盤》通過現代表達煥新經典意象,唱響全國;古鎮李莊依托保護性開發,實現抗戰文化遺存與現代文旅的有機融合;三星堆將出土文物與現代展陳技術結合,讓沉睡數千年的文物“活起來”;成都東郊記憶實現從廢棄廠房到文商旅融合示范區的華麗“蝶變”,引領城市消費升級。

  四川旅游學院副校長王沖認為:“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最終是為了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人文之美中陶冶心靈之美。”

  高品質文旅增強體驗感

  當空調房成為夏日“標配”,光霧山與諾水河用18℃的清涼、神秘的溶洞、激情的漂流、跨區域的文旅聯動,為都市游客提供了“逃離高溫、回歸自然”的最優解。

  

  

俯瞰光霧山景區燕子嶺,群峰疊嶂。新華社發(付海旭攝)

  6月11日,第十二屆四川光霧山休閑避暑季暨第四屆諾水河國際溶洞節啟動。“簡直是給高溫下的都市游客遞來的一杯‘冰鎮山泉水’,巴適!”有旅行社代表感嘆。

  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冰天雪地;無論是自然秘境、還是都市鄉村,行走在巴山蜀水間的游客,總能找到放松身心的好去處。

  冬游四川也成為越來越流行的旅游項目。2024四川省冬季旅游活動中,推出的消費季系列活動,提供滑雪場、特色溫泉、重點旅游度假區等7類優質冬季旅游產品,發放1.5億元文旅“大禮包”,邀請廣大游客來四川感受“吃住行游購娛”的“六邊形”妙趣,就連北方的游客都趕到四川來看雪。

  

  

張煜敏(右)和李欣茹(左)姐妹拿著獲贈的熊貓玩偶。新華社發

  “我們能感受到四川文旅的誠意,不僅是知名度高,而且價格實惠、服務周到、接待熱情,大家都努力把旅游服務做得越來越好,這趟下來四川已經升級成我們心中最愛的國內旅游目的地。”2024年冬季到九寨溝旅游的遼寧游客張煜敏說。

  

  成都繁星戲劇村演員在四川成都東郊記憶園區內為人們演出。新華社記者胥冰潔攝

  近年來,四川持續優化文旅融合發展環境,聚焦支持高能級主體、高品質供給,加力推出系列惠民措施,增強游客體驗感,著力做強文旅經濟、激發消費活力。各地立足資源稟賦,積極探索錯位發展、互補發展。

  成都依托深厚歷史底蘊與現代都市活力,推出天府藝術公園、成都科幻館、灌縣古城等文旅新場景新業態;綿陽發力文旅與科技融合,涌現無人駕駛旅游巴士、靈境梵谷等文旅新項目新產品;攀枝花、涼山大力發展康養業態,實現旅居產業的全齡化與全季化;甘孜、阿壩依托獨特的藏羌文化,打造原生態與沉浸式體驗相結合的旅游目的地;雅安積極培育雪山云海、星空露營、原始森林徒步等特色產品體系;廣元創新開發大蜀道主題研學產品,等等。一場“安逸游四川”的文旅交響曲正在上演。

  

  外國游客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選購文創產品。新華社發(雷雨晨 攝)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四川將通過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推進三星堆—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提升建設天府旅游名縣,打造文旅消費創新場景、品質場景、人氣場景,用好240小時過境免簽、單方面免簽政策等具體舉措。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讓更多游客走進天府之國,體驗文化味與自然美、國際范與煙火氣、快節奏與慢生活完美融合的獨特魅力,吸引更多“頭回客”和“回頭客”,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美好生活體驗地。

  

  在三星堆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館,游客在“匠心妙手——三星堆遺址新出土文物保護修復成果展示”試開放期參觀。新華社記者唐文豪攝

  5月18日,成都、德陽、眉山等地聯合推出的“百里百景”線路,將大熊貓基地、三星堆遺址與雪山溫泉等串聯。

  “隨著大眾旅游需求升級,我們正在重新定義‘在路上’”。成都文旅金牌推介大使雍僖說,“當蜿蜒的道路邂逅非遺,當交通動脈串聯起生態秘境,這條風景廊道本身就是一場沉浸式的天府美學巡禮。”

  2025年“5·19中國旅游日”當天,四川打造“政府+平臺”的“雙重福利”。劍門關、海螺溝等數十家景區免票開放,攜程“全球游四川”與美團“千城萬店”特惠形成互補,高德打車券、滴滴景區禮包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構建“門票+交通+住宿”的全鏈條消費生態。

  

  游客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亞丁景區游覽。新華社記者儲加音攝

  “安逸四川”不僅對國內游客有巨大吸引力,憑借三星堆、大熊貓“萌力外交”及成都國際樞紐等優勢,四川推動入境旅游持續升溫,推出一攬子提升外籍人士在川消費支付便利度政策措施,落地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新政策,帶動四川入境游持續火熱,大熊貓、九寨溝、三星堆、稻城亞丁、古蜀道翠云廊等文旅熱點“吸粉”全球。

  

  參與金熊貓獎的中外嘉賓走進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近距離觀看大熊貓。新華社記者胥冰潔攝

  “不僅有大熊貓、春熙路、寬窄巷子、錦里這些景點,在吃飯住宿等方面對外國人也很友好,我還學會了使用微信支付,非常方便。”今年第二次來成都旅游的泰國游客林美玲對成都越發“著迷”。

  2024年,四川共接待入境游客229.30萬人次,成為內陸省份中熱門入境游目的地的代表之一。

  新產品新場景激發消費新活力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在四川,不僅年輕人可以盡情游玩,追求慢生活的銀發族也能找到心儀的旅行方式。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創新推出的“熊貓專列”,集安全、舒適、文化于一體:專業旅行管家陪同,隨車醫療團隊保駕護航;沿途融入川劇變臉、茶藝表演等巴蜀特色文化活動,讓銀發游客在悠閑旅程中,享受“快旅慢游”。

  

  在Y471次“熊貓專列·什邡號”列車上,“銀發”旅客們在觀看川劇變臉表演。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近年來,四川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為導向,深挖文旅體育消費潛力,跟著市場需求走,開發更多銀發游、研學游、康養游、賽事游等新產品新場景。“跟著演藝去旅行”“跟著賽事去旅行”等新興體驗,成為四川文旅融合新的增長點,文旅融合的外延更廣。

  

  

成都蓉城隊球迷為球隊加油。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5月17日,成都市金牛區五糧液文化體育中心迎來2025年首次雙館同開。幾乎在同時段,超過4萬名球迷在專業足球場內盡情享受足球盛宴,超過1.2萬名歌迷在綜合體育館里體驗演唱會的炫目舞美。

  

  在成都鳳凰山專業足球場,成都蓉城隊球員在賽后向現場球迷致謝。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成都市金牛區文體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賽演市場的蓬勃,不僅是提升城區知名度的契機,更越來越多地轉化為文旅消費的增量,催生了新型消費業態的成形與發展。數據顯示,在張學友演唱會成都站期間的三個周末,成都熱門商圈酒店預訂量同比2019年增長1.4倍。

  

  

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舉辦上萬人的大型演唱會。新華社發

  2024年成都大運會的璀璨余韻未消,2025年世運會的籌備熱潮已起。鳳凰山體育中心震耳欲聾的“雄起”吶喊,東郊記憶街頭藝人即興的民謠彈唱;頂流演唱會的萬人空巷,夏季音樂節的狂歡,“賽演經濟”成為四川文旅融合新引擎。

  同時,借助世界大運會、世園會、世界科幻大會等國際展會活動,通過蜀錦、蜀繡、漆藝等非遺活態展示,長嘴壺茶藝、蜀派古琴等表演及文創市集等方式,四川推動非遺產品走向海外。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產業發展處處長方維介紹,四川省、成都市出臺的一系列演藝賽事文旅消費激勵政策,不少城市推出游客憑演出票根,享受國家級5A、4A景區門票減免等優惠。

  

  成都天府雙塔和立交橋“交子之環”燈光璀璨。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據統計,四川省2024年舉辦營業性演出3.2萬場,觀眾1250萬人次,票房總收入29億元,其中引進大型演出218場,觀眾276萬人次,票房收入超19億元,拉動綜合消費130億元。

  在“賽演經濟”持續升溫的同時,四川文旅正掀起一場“科技賦能”的革新浪潮。

  “哇,好神奇!”在近800平方米的球幕影院中,232名觀眾通過《大國重器》《飛越蜀道》等7D影片,沉浸式體驗科技與自然的魅力。今年1月開業以來,巴中恩陽區科普大視界的飛翔影院已接待研學團隊50余個、游客超62萬人次,創收近千萬元。

  

  青少年在巴中市恩陽科普大視界園區內體驗裸眼3D互動技術。新華社發

  這一文旅科創綜合體擁有全國最大的16K超高清7D沉浸式LED球幕飛翔影院、10個元宇宙光影館及XR互動體驗區,創新推出三條數字科普研學路線。目前單日客流峰值破萬,暑期有望成為全國最火的科普研學打卡地之一。

  科技不斷刷新來四川旅游的游客體驗、打開文旅融合發展新空間。通過VR/AR技術,游客可穿越時空與古蜀文明對話;借助超高清直播,九寨溝的四季美景實時呈現全球;智能導覽系統在金沙遺址、杜甫草堂等景區提供個性化講解;大數據平臺精準分析游客偏好,助力打造“智慧景區”;“AI新錦繡”實現非遺工藝品個性化定制;主要面向青年群體打造的“成都2099:太空管理局”項目計劃2026年底在成都投入試運營。

  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曉暉表示,近年來四川堅定把發展文化旅游擺在重要位置,打造天府旅游名縣,豐富文旅產品供給,挖掘文旅消費潛力,全省文旅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文旅發展水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建設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邁出堅實步伐。

  從紅色旅游激揚愛國情懷到巴山蜀水的生態畫卷,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到演藝賽事經濟的蓬勃發展,四川文旅融合的加速度,正是文化與自然共舞、歷史與潮流共鳴的生動詮釋。文化自信在這里生根,身心體驗在這里滿足,消費活力在這里迸發。

  

  

(來源: )



相关新闻: